《扬帆起航——走向国际的中资保险公司》报告丨发布稿(中文)
点击上方「浙大AIF」加关注
AIF
观点
荐读
快讯
动态
经济·法律·管理·数学·信息技术
CIFD | CIFL | CIFI | CEMF | CIFT
改革开放至今已近40年,中国金融市场在引进大量外资的同时,也在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以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各类中资金融机构都在为拓展海外市场而不断努力。
“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201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纲领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成为推动中国保险市场深化发展,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经济呈现分化新格局、国内经济步入运行新常态的背景下,在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齐升、国内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趋势下,在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行的历史契机下,本书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集中回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Q1
在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的历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有哪些?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的历程,在综合考虑社会影响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从中筛选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保险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十大标志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中国保险业一步步从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历史,见证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成长壮大。
表1 中国保险业国际化十大标志性事件
Q2
中资保险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表现出哪些趋势性特征?
1. 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从国际化事件的数量上来看,1980年-2011年,三十年的时间里,迈出实质性国际化步伐的中资保险机构共12家,国际化事件共计35件。而进入2012年之后,这一趋势明显加快,4年时间里,共发生国际化事件31件,而且这一趋势在最近三年表现得愈发显著,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步伐呈现出明显的加速态势。
图1 1980-2015年 中资保险机构主要国际化事件数量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浙大CIFI
2.国际化区位选择日趋多元化
2012年之前,港澳地区、新加坡等地是中资保险机构尝试“走出去”的主要目标市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普遍受到冲击,而中资保险机构在这一时期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一相对优势,促进了中资保险机构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延伸。中资保险在国际化的区位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图2 2012年之后中资保险机构国际化区位选择多元化
数据来源:浙大CIFI
3.国际化形式日趋多样化
从海外投资结构来看,保险资产海外投资品种的多元化也是近年来中资保险出境的一个突出特征。传统上中资保险机构海外投资主要以港股为主,而2012年以来来,中资保险机构的境外投资逐步扩大至股权、股权投资基金和不动产等领域,投资品种多样化伴随着投资地域的逐步扩大。
从中资保险机构并购标的和并购主体来看,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2012年之前,中资保险机构主要以海外知名酒店、写字楼等作为收购标的。2012年之后,并购或者参股地区性的保险机构成为中资保险机构开拓海外市场的最主要途径。于此同时,安邦、平安等保险集团已经开始关注银行、证券、租赁等非传统保险业务牌照的优质海外机构,从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其跨国综合化服务经营的能力,进一步打造优势突出,业务全面的全球性、综合型金融集团。
Q3
如何定量地衡量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程度?
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某个角度定性地描述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片面地对某些保险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有个笼统地了解,而不能进行准确的比较。为了实现定量地衡量和比较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的现有水平,我们选取国际化导向、国际化治理、国际化经营等三类指标,本着科学和客观的原则,编制了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Insurance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以下统称III)。
III的编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指数体系。根据指数的定义及编制原则,我们通过企业是否有明确的国际化导向,海外分支机构数量,海外投资并购事件数量等方面体现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程度。如下表所示,指数包含3类,共5项指标。
表2 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III)指标体系
如上表所示,III指标体系包括定性指标及定量指标,比值类指标及分值类指标,其中,第一、第二类指标为定性指标,第三类指标为定量指标;同时,第三类第一项指标为比值类指标,其余为分值类指标。指数测算模型如下:
根据指标体系的设计,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与该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呈正相关,即公司国际化程度越高,公司的国际化指数越高。一家公司的国际化指数越高,意味着该公司通过海外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设立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海外并购等方式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
从指数的取值范围上看,一家公司的国际化指数应大于等于0,公司的国际化指数等于0意味着公司不但完全在国内市场经营,而且没有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意愿和打算,因为此时公司没有国际化发展目标,没有海外上市,没有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也没有设立海外分支机构或是进行海外并购。同时,一家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指数不超过100,公司国际化指数等于100意味着公司有明确的国际化战略,有在海外上市,引入了国外战略投资者,完全在国际市场上经营,即其海外分支机构占全部分支机构的比例为100%。然而,在现实情况中,一家公司不可能完全在国际市场上运营,也不可能在母国没有分支机构,因此,指数的取值范围应该介于0与100之间。
III实现了定量地衡量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发展程度的目的,使各中资保险公司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发展水平及市场地位,帮助其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同时,III也为评估其他金融机构的境外发展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Q4
中资保险公司中谁最国际化?
根据III编制方法,本书计算出了15家商业性保险机构的国际化指数,并对其进行了排名,具体排名如下:
表3 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排行榜
数据来源:浙大CIFI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书所设计的指数结构涉及国际化治理、国际化经营等方面,整个指数体系用于衡量一般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更为合理,故而在这一部分当中未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纳入指数排名当中。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作为中国专门用于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也具有一定的国际化特征。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公司,在国际化方面,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要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而服务。该公司在英国伦敦设立了办事处,向俄罗斯、巴西、迪拜、南非派驻了工作组;并先后与巴西银行、墨西哥对外贸易银行、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等外国机构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旨在推动对中资企业出口、承包当地工程的融资保险服务。同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先后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签署了专项合作协议,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创新银保综合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在PPP项目融资、当地币出口信贷、信保项下债券融资等诸多创新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Q5
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具有哪些特点?
通过对各家中资保险公司的III进行分析比较,我们得出关于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的几个重要结论:
1.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但整体国际化水平较低
除了计算15家中资保险公司2015年的国际化指数外,我们收集了中国太平保险、中国平安保险、复星集团、中国再保险、中国人寿保险等5家具有代表性的中资保险公司,利用他们从2010年到2014年的数据计算了近几年各家保险公司的III得分,以反映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进程的发展。
表4 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得分 2011-2015
数据来源:浙大CIFI
图3 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得分 2011-2015
数据来源:浙大CIFI
从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近年来,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正稳步推进,并于2013之后有所加快。其中,中国太平的保险国际化水平一直较高,且与其他中资保险公司保持着较大的差距。另外,复星集团由2011年起开始大力发展保险业并致力于向以保险为核心的集团转型,其后,其国际化推进速度亦开始领先于其他中资保险公司。
但是,III指数的计算结果同时显示,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水平整体较低,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我们收集相关数据并估算了三家国外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指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 三家国外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得分
数据来源:浙大CIFI
图4 中资保险公司与三家国外保险公司III得分对比
数据来源:浙大CIFI
三家国外保险公司中,国际化指数得分最高的是法国安盛集团,紧随其后的是英国保诚集团;而日本生命人寿虽然较安盛和保诚而言得分较低,但其得分仍比中资保险公司中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太平)的得分高出7.09。上述结果显示,法国安盛集团及英国保诚集团在国际化方面已高度成熟,而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国际化水平与国外大型保险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内部差异较大,中国太平“一枝独秀”
通过计算15家中资保险公司的III,我们发现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的现象。15家中资保险公司中,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平安)及复星集团下属保险业务(下简称复星集团),最低的是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渤海财险),最高和最低的指数得分之间相差26.56。由上图可知,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扩张呈现中国太平“一枝独秀”的态势,中国太平的国际化指数与第二名中国平安的国际化指数之间相差8.94,超出中国平安43.33%。
图5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得分
数据来源:浙大CIFI
3.已上市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整体较高
15家保险公司中,9家属于上市保险公司,6家属于未上市的保险公司,且9家上市的保险公司均有在海外上市。其中,中国人寿是唯一一家同时在上交所、港交所及纽交所上市的中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及新华人寿3家为上交所及港交所两地上市的保险公司;中国太平、人保财险、中国人保及中再集团4家为港交所上市公司。
图6 已上市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整体较高
数据来源:浙大CIFI
通过对各家公司的III得分的分析发现,已上市的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普遍高于未上市的保险公司。其中,已上市的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平均得分约为14.16,未上市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的平均得分约为7.38。图6清晰地反映了上市与未上市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之间的显著差异,上市保险公司占据了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前五位中的四位。
4.综合性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整体较高
我们比较了经营多种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如:中国太平、中国平安等)与经营单一种类保险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人保财险)的国际化水平,如下图所示。结果显示,综合性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水平整体较高(6家综合性保险公司的国际化指数平均得分为16.70),经营单一种类保险的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整体较低(7家经营单一种类保险的保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平均得分为6.77).在经营单一种类保险的保险公司中,寿险公司相比财险公司而言,其国际化水平也相对较高;4家寿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平均得分为8.10,3家财险公司国际化指数平均得分则仅为5.00。一般而言,综合性保险公司较经营单一种类保险的保险公司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同时,由于业务性质的原因,财产保险业务往往赔付期限短,从而使得财险公司相对于寿险企业资金沉淀较少。相较之下,综合性保险公司和寿险公司能够更好地开展国际化经营。从这个层面来看,国际化程度与保险公司自身的规模和资金量充足程度呈现较强的相关性。
图7 综合性保险公司国际化水平整体较高
数据来源:浙大CIFI
Q6
未来中资保险公司应如何继续推进国际化?
在充分了解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和现状的基础上,本书总结了国外代表性金融机构的海外发展经验,提出下列战略建议:
首先,应把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推进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第一,中资保险公司可以依托其风险管理功能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保驾护航;第二,中资保险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融资功能,直接投资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等规模大且具有强融资需求的项目;第三,中资保险公司可在“一带一路”沿线项目工程集中的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其次,应吸收国外保险公司国际化发展经验,完善自身风险防控机制。中资保险公司在进行海外扩张时,要充分吸收海外保险公司发展经验,充分了解东道国的制度及监管环境,充分调研东道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文化,因地制宜,切忌脱离实际,避免盲目扩张。
第三,应理性拓展海外资产。目前中国保险资产境外投资占比只有2%左右,保险资金的境外配置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必须注意的是,保险资金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险资金配置与一般资金配置的差异性。中资保险公司在拓展海外资产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总结和学习国际同业机构先进的投资经验量力而为,因需而行。同时,应特别注意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投资并购经验的专业人才,逐渐实现跨国投资团队的国际化、属地化,为未来跨国投资并购的扩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走出去”模式。一直以来,中资金融机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沟通协作,使得金融机构之间在信息共享、沟通效率、产品服务衔接等方面常有不足。在金融创新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陌生的环境,不同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利用自身业务特点,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优势互补,积极开展“银保合作”、“证保合作”等新型“走出去”模式。在更好地服务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促进自身业务的深层国际化。
最后,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中资保险公司应把握中国在互联网金融(Fintech)领域的突出优势,在国内市场上,着手解决中国保险市场渗透率等难题,实现加速发展;而在国际市场上,则应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经验,利用互联网金融优势,从“新”布局国际化发展。
总而言之,中资保险公司的国际化道路方才“扬帆起航”,未来任重而道远。对于中资保险公司来说,认清自身差距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借鉴经验则可以少走弯路,在把握现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新兴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必须时刻保持理性,明确公司自身发展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国际化战略,稳健推动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进程。
附录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IF)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中国首个立足于学科体系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其汇聚浙江大学经济、法学、管理、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学院的研究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以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新金融监管与制度设计、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建设、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为研究重点,致力于成为引领国际的中国新金融智库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的世界级基地。在最初五个创始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发展、互联网金融法律、互联网与创新金融、数学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又先后成立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区块链工作室、网贷工作室等。
AIF也是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的联合理事长单位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互联网金融标准工作组的首批成员单位,自成立以来先后发布出版《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中资保险公司国际化报告》、《互联网金融理论与实务》等一系列研究成果。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和思维范式,以“融贯中西、传承学脉、咨政启民、实事求是”为宗旨,走国际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在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科研资政以及培养“能够在中西方两个文化平台自由漫步”的国际金融人才等方面卓有成效。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研究与专家团队
研究团队:
贲圣林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IMI执行所长
俞洁芳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
景麟德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
帅 旗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叶修平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本科生
专家咨询委员会(姓氏拼音序):
曹 彤 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董事长
陈卫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段国圣 泰康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投资官
鄂志寰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傅安平 中国人保寿险公司总裁
黄 清 神华集团董事会秘书
焦瑾璞 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
金雪军 浙江国际金融协会会长
金 煜 上海银行董事长
刘 珺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青松 中国证监会河南证监局前局长
王维安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王晓川 亚特兰蒂斯集团总经理
王永利 乐视金融总裁
向松祚 IMI副所长
杨再平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筹建工作组第一副组长
张立钧 普华永道大中华区金融行业主管合伙人
张晓朴 中财办宏观局长
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
赵海英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
赵锡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周道许 华融信托董事长
周尚志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大客户部总经理经理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 END -
编辑丨郑晗晗
审核丨施嘉